如果你身处一个二三线城市,肯定能发现,正月里最火爆的依然是商业步行街上的手机店。蓝色和绿色的门店交相掩映,走两步就一定能看见彭于晏。
对大多数人来说,春节是休息和庆祝的日子,但对于卖手机的商家们来说,这是一年中最忙的一段时间,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得等到三月份时淡季的来临。
忙还是忙,但每一年都有些变化。二三四线城市的换机潮初现端倪时,他们的假期就被缩短到了大年三十下午开始大年初一早上结束,每个城市都有无数个老板是坚持大年初一不休市正常卖机的,只是从前只为苹果,如今还为 vivo、OPPO 和华为。
一年的时间,苹果丢掉了中国市场的单品冠军,线下渠道的能量汹涌释放,二三四线城市的主战场从千元机窜升到了2500+。消费依然在升级,存量市场的机会窗口即将完全打开,各路好手终于要在高端市场决战了。
其实在 2016 的第四季度,信号就已经渐渐释放开来了,各大厂商 3500+ 的机型层出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一种军备演习。而越是在 2016 活得好的反而越是激进,比如 vivo,明明有千万级出货的明星单品,却还要一年推两款 4000+ 的曲屏旗舰机。艺高胆大偏又执迷高端,因为 2017 的这一战,生死攸关。
vivo 在过去一年里并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的,中间其实有一段颇为纠结的日子。
谁能不犯错呢,即便是风光无限的 vivo 也不能。当 X7 的相对保守和 Xplay5 的疯狂激进相遇,一个是准备大量出货的主力旗舰,一个是用来突围的超前产品,售价相差仅是千元,这样的产品线组合并不健康。
按照一个全年 8000 万台出货的手机生产厂商的强大惯性,X7 的销量也还算不错,Xplay5 也占到了接近 10% 的比例,超过了 vivo 原本的预期。但如果横向比较,vivo 其实没能成为最充分攫取线下渠道爆发出来的能量的那一个。
每个手机生产厂商都有自己的个性,有的桀骜乖张,有的娱乐至死,有的倔强偏执,而 vivo 给自己的两个字是「本分」。但 vivo 实际反映出来的「本分」和大家对那两个字字面意思的理解可能并不一样。
一边是远离一切互联网推波助澜的造势和撕逼,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卫视广告和植入;一边是对品控和制造要求的一直在升级,一边是全行业对待硬件最激进的态度;一边是十年积累的线下渠道,一边是对一线城市和电商渠道的猛力反扑。
在「好日子」里是这样,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。在 Top 级的手机生产厂商里,vivo 是最不相信惯性的那一个,也是把自己看得最清楚的那一个。
它表现在 X7 短短四个月的生命周期和 vivo 对 Xplay5 旗舰版的壮士断腕,换来的是 X9 的销售狂潮和 Xplay6 的名利双收。不相信惯性,这几个字形容 vivo 在手机市场中的态度似乎更贴切一些。
这是我们看懂 vivo 的前提,明白 vivo 对顺境中所掩藏问题的态度,「本分」便有了更加立体的诠释。而在这种让外人有些难以捉摸的个性之外,才是作为一个硬件厂商艺高人胆大的部分。
关于 vivo,我们聊了太多广告、广告词、代言人,所以这一次,我们好好聊聊产品吧。
很多接触过产品的人会有这样的一个观点,只要牺牲良率,外观和工艺可以无限惊艳。其实在三年前就有这样的产品了,锤子的 T1 便是一个因为低良率而格外动人的产品。
但过度牺牲良率做出一台出不了货的产品背后隐藏的损害其实很大,在品牌、市场、渠道、价格策略每个方面都会造成冲击。
所以,在拉开价格区隔的前提下做一个外观惊艳的四曲面屏手机,并且保证大规模量产,这才是产业链高度成熟背后真正的秘密。
能做到的,在 2017 年是「领」,做不到的,只能是「跟」。比如 Xplay6 上使用的是 3D 玻璃盖板,就是一个很难「跟」的东西。
玻璃的加工一般要经过 CNC(大板切割)、打磨、丝印、镀膜到化学增强的过程,2.5D 的玻璃只需要做边缘打磨,而 3D 的玻璃则需要热弯成型。但 3D 热弯的玻璃只是开头的一小步,它背后的工差控制和工艺难度才是现在手机产业链金字塔的塔尖。
工差在手机上其实更应该叫做「组合工差」,它就是锤子 T1 时真正让老罗焦头烂额的事情,老罗为此在工厂驻扎了三个月(虽然驻厂本身是行业常见且理所应当的事),但良率真正达标的时候黄金销售期已逝去了。
而回到现在行业整体在屏幕上的自我要求,依照我们从供应链得到的消息,正常的平面屏的公差标准是 0.15,但 vivo 在 Xplay6 上的公差做到了﹢0.08 到 - 0.12。这几乎能够说是有点变态了,因为在 3D 玻璃上,弧面和曲边的异形效果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公差数据变化,这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和调整。
据说 vivo 为此投入了三版造型模具,最终的一套消耗了六七百件,因为要保证最小工差,所以每一件只能用两三千次就得主动报废。
至于工艺,因为是在 3D 的曲面上完成,所以难度会大很多。而 Xplay6 上,vivo 的做法还不太一样。依照我们从供应链得到的消息,一般屏幕盖板玻璃上的非显示部分都是采用丝印或 PET 工艺的,但 vivo 并没有在 Xplay6 上使用丝印或是 PET 的工艺,而是自己另创了一种喷涂工艺,因为工艺难度大,在 vivo 之前并没有其它厂商在盖板玻璃上用过。
关于「态度」我们之前已经讨论的够多了,但仅仅是「态度」和「情怀」并不能做出让人服气的产品,那种因为做不出来而产生的精致感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毫无意义的,这些都在 2016 年得到了印证。
目前国产厂商里只有 vivo 把四曲面屏幕做成了 Xplay6 的样子,它背后对应的其实是「唯一性」。我们不用做太多的猜想和假设,在 2017 年里手机行业也不会有太多的猜想和假设。
这个问题很大,它可以解答关于 vivo 最关键的疑问,但它使得我们应该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,什么是未来?
全面到基本上没有短板的手机会慢慢的多,却都在以一个超出了所有人预期的速度变得平庸。这是产业链高度成熟的一个必然结果,几个纯互联网的手机品牌也纷纷熬到了此刻,但在 2016 年的第四季度我们得知,这已经不重要了。
一边是基础功能优化的空间越来越小,硬件平台的集中度慢慢的升高,另一边是国产厂商们都把自己的顶级旗舰做成了「不同的样子」,这背后除了工艺和 ID 上军备竞赛般疯狂投入的阶段性产出之外,还有什么?
在过去的五年里,这个行业里最小的变量是苹果,而在iPhone即将十周年的时候,所有国产厂商都对 iPhone 最后的一丝变数失去了信心。
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,苹果 Pre Book 了明年三星AMOLED 超过 40% 的产能,于是我们不妨简单粗暴地说,这就是 2017 年手机行业的「未来」。
所以在探究 vivo 执迷高端背后的秘密之前,还是要弄清楚明年谁和苹果向左,谁又必须向右,还有谁只能留在原地。
当我们在过去一年里讨论供应链的时候,我们几乎全在讨论缺货。造成去年供应链吃紧的问题大多有下面几个:
1. vivo 和 OPPO 在三四五城市的渠道优势被存量市场的消费升级充分释放。供应链在 2015 年底对 2016 是普遍悲观的,大家都预期中国市场的整体出货量会有 5% 左右的微跌,于是很多上游公司提前收缩了自己的规模。但从 2016 年第一季度开始这个预想就被冲破了,三四五线城市一下子呈现出超过 15% 的增长,本来就很「重」的供应链应接不暇,一下子所有人都很紧。vivo 即使包下联发科一款芯片所有的出货还是会有轻微的供不应求,其它的小厂商在发布会之后更是度日如年。
2. 配置升级带来的元器件数量翻番。运行内存从 3GB 涨到大家纷纷标配 6GB 也就花了一年,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还出现了不少 3 个摄像头甚至是 4 个摄像头的手机。这些需求的翻番让供应链的压力一下子指数增长了。
3. 三星 Note 7 全面召回。对供应链来说,三星算是一个有担当的公司,在 Note 7 全面召回之后,三星还是把原本预订的供应链资源全部吃下来了,并没有让供应链承担损失。可是三星原本霸占的那一部分供应链能力,别人也无法复用,三星少卖一台,国产厂商多卖一台,供应链的压力反而多增加了一份。
所以,最终的结果会是强势的几家和苹果三星一起向左越来越「曲面」越来越「一体」,空对无米之炊的几家会向右把屏占比越做越高,剩下的几家固守 2500 元以下。
对于柔性屏本身而言,前面提到,苹果已经提前锁定了三星 AMOLED 今年 40% 的产能,而三星给自家 2017 年的旗舰机也预留了 40%,剩下的就基本逃不出 vivo「们」的手掌心了。
有一件大家可能一直都误会了的事情是,对厂商们而言,彼此之间其实是没有秘密的。它一方面表现为,在 iPhone 7 发布的半年前,所有人都知道它要做双摄和亮黑。
而另一方面,则是对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的公开呈现。最后在那两个方面真的紧紧咬住甚至是局部超越了苹果的只有 vivo 和华为,因为一般厂商跟供应商联合研发的过程里一定是以供应商为主,可做到「领先」的厂商则是带着供应链共同升级。
所以 vivo 把四曲面屏幕做成了 Xplay6,锤子把一台全面顶配的手机做成了 M1L,是取舍,也是在目前的现实下各自能力指数的直观表现。
供应链看上去没有秘密,但由谁造成,由谁承担,由谁释放,这不仅仅对应着谁能拿到三星最好的 AMOLED 曲面屏,能做出什么样的曲面屏手机,还对应着今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厂商的整体格局。
所以,为什么艺高胆大的 vivo 偏又执迷高端?因为它终于要和苹果三星在那里刺刀见红了。